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窑沟乡以村“两委”换届和盘活村集体资产为契机,启动“乡贤归巢”计划,建立了由35岁以下及各行业人才组成的信息库,对返乡人才实行“一对一”联络机制,对创业项目规划、选址到办理各类手续进行全程指导。
如今,“父子搭档”“夫妻创业”等家庭式创业模式正在成为当地乡村发展的新亮点,让黄河岸边的传统村落焕发出“老手艺+新动能”的振兴活力。
乡音唤回“归巢雁”,政策搭起“创业桥”
“去年接到村支书电话时,我正和儿子商量着下一步创作的方向。”内蒙古第五届公益美术大使、内蒙古雕塑协会会员康雄一边擦拭着刚烧制好的陶坯,一边说起返乡创业的契机。
康雄在呼和浩特从事雕塑创作已近30年,从未想过会以“新农人”的身份重返窑沟乡。乡党委通过“本土人才信息库”联系到他时,他正筹划将黄河元素融入陶艺创作,而儿子恰好学成归来,父子俩一拍即合。
“没想到家乡的黑矾沟陶瓷研学基地正好缺懂文创设计的人。经过实地考察,家乡的发展前景让我们下定决心把工作室‘搬’到黄河边。”像康雄这样带着子女返乡的手艺人,在窑沟乡正成为带动乡村发展的新力量。
政策赋能“筑根基”,创业项目“加速跑”
在黑矾沟陶瓷研学基地的工作间里,康雄正与儿子对照着游客留言调整文创产品方案。
“我儿子负责线上运营,开业第一个月就吸引了200多名研学游客。”这种“政策清单+专人对接”的服务模式,正是窑沟乡破解返乡创业“落地难”的关键——将文创项目审批、资金申请等事项纳入“绿色通道”,审批时限大大缩短。
政策帮扶让创业项目有了“加速度”。康雄说:“现在儿子负责直播带货,我负责产品把关,没想到50多岁还能和儿子在家乡干出这番事业。”
引才筑梦“助深耕”,乡村振兴“添活水”
如今的窑沟乡,返乡人才正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引擎”,“父子搭档”“夫妻创业”等家庭式创业模式占比达40%。
窑沟乡党委书记乔建斌拿出规划图介绍,“针对康雄他们提出的非遗传承人才短缺问题,我们正积极对接更多的陶瓷专业人才返乡开办制陶课堂,把‘引才’与‘育才’结合起来,让更多像康雄父子这样的组合在家乡扎根。”
当游客们问到返乡创业的动机时,康雄说:“年轻时总觉得大城市才有舞台,现在发现家乡的黄河泥里,也能捏出不一样的人生。50多岁带着儿子回乡创业,不是终点,是让老手艺焕发新生的起点。”
从“引才归巢”谋发展到“创业筑梦”谱新篇,窑沟乡用政策暖意与乡土真情,让越来越多像康雄这样的老手艺人带着年轻一代在田野间找到了人生坐标。
当康雄的雕塑刀与儿子的直播镜头在黄河岸边共鸣,一幅由新老两代人共同绘制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窑沟乡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阿柔娜 通讯员 李明扬)
丨编辑:张婧玉
丨校读:于惠敏
丨审核:王伊蕾
相关文章:
周杰伦昆凌带娃温网追星!8岁儿子神似周董,与众多网坛名将“贴贴”07-10
高校毕业生就业冲刺再加速07-10
上交所,最新发布!07-05
南昌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07-03
栾元晖:家乡变化很大 发展越来越好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