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他们为何成为全国劳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1 17:05:00    

大皖新闻讯日前,全国2426名劳动者受到国家表彰,1670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756人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安徽共有79人获得表彰,其中,全国劳动模范57人,全国先进工作者22人。

他们为何获得表彰,成为所有劳动者中的先进和模范?让我们通过三名全国劳动模范的创新和奋斗故事,感受他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

唐世彪:助力中国量子通信领跑全球

2009年,唐世彪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成为国内首批量子信息产业的实践者,多年来,他一直专注于量子信息领域的成果转化。作为公司技术负责人,他带领团队完成了国家863计划、省科技重大专项等多个项目,获得2022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

在量子通信领域,唐世彪带领团队完成了5代量子通信产品的研发,推出全球首款远距离光纤量子通信产品、全球首款小型化量子卫星地面站等。他带领团队研发的系列产品,应用于世界首条千公里级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等重大工程,推动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在量子计算领域,以唐世彪为代表的团队坚持产学研深度融合,公司研制的超导量子计算操控系统,助力“祖冲之号”系列量子计算机刷新量子计算优越性世界纪录。

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国量子通信在早期发展过程中,经常遇到“卡脖子”难题。比如,用于实现单光子探测的雪崩光电二极管(APD)是量子通信的核心器件,早期依赖国外进口,唐世彪决心突破“卡脖子”难关。之后的多年,唐世彪带领团队每年做上千次的验证试验,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终于实现单光子探测核心器件及制冷工艺的全面国产化。

从实验室到产业场,从技术突破到标准制定,唐世彪和团队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创新信念,敢为人先,勇立潮头,推动量子信息技术从“无人区”走向“未来产业”,助力我国抢占量子科技竞争“制高点”。

身为国盾量子技术副总裁兼研发总监,唐世彪和同伴们共同努力,让国盾量子成为全球领先的量子通信设备制造商和量子安全解决方案供应商。2022年,国盾量子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为A股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量子科技上市公司。

王怀祥:“装机大师”尽显“中国质量”

今年53岁的王怀祥,是中能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热动汽机本体班班长,也是全国首批首席技师、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一级技能专家。工作三十多年来,他一直扎根一线,安装各类型机组超过50台,涉及传统火电、新能源、燃机、垃圾、光热电站等,总装机容量达1860万千瓦,相当于安徽全省总装机容量的六分之一。他的足迹遍及印尼、越南、柬埔寨、土耳其等多个国家,积极参与风电、光伏、储能等项目建设。

王怀祥安装的机组中3个“全球第一”、7个“国内第一”。这其中,包括全球首台66万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的山西平朔电厂、世界首台日处理垃圾量3000吨高参数的广州从化垃圾焚烧发电厂、全国首创五缸六排汽汽轮机机组的华润曹妃甸百万电厂等。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王怀祥潜心研究,主持完成创新成果20项,助力“大国重器”优质履约。特别是由他安装的土耳其胡鲁特鲁电厂2台66万机组工程,不仅比原计划提前3个月投产,而且主要性能指标创国际同类型机组最优,2号汽轮机本体最大振动仅65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的一半。在经历两次7.8级强烈地震,该电厂依然屹立不倒,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为震区救援提供了电力保障,彰显中国建造的卓越质量,受到土耳其能源部高度评价。

王怀祥不仅自己技术精湛,还精心传艺,为公司和社会培养技能人才。而在这些“大国工匠”的努力下,1999年由淮南市迁至高新区的中能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中国能建的头部企业,经营业绩从2011年起实现“十三年连增”,获评国务院国资委合规标杆企业等称号。未来,中能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将按照“一二三四”发展战略,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服务商,建成中国能建旗下最具市场竞争力和专业带动力的企业。

李立新:以创新驱动培育国际竞争力

1991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系的李立新进入中国化学东华公司工作。他带头进行技术攻关,开发出“三聚氰胺尾气制尿素工艺技术”,成功地将废气转化成高价值商品,为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健康发展开辟了新路,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005年,李立新扛起公司经营部主任的重任,大力推动“技术经营”。面对“乙二醇”这种化工原料的“进口依赖”,李立新和团队用18个月的时间调研了国内外众多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研发单位,促成了东华公司和高化学公司关于草酸二甲酯加氢制乙二醇工艺技术的全面开发合作。这项技术推动公司获得了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全国质量创新大赛最高奖等多项荣誉,已经应用于25套大型装置,推动乙二醇的大规模工业化放大。

2021年9月,李立新任东华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带领企业继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他创新建立技术带头人机制,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同时,践行中国化学“T+EPC”模式,根据业务领域精准调整国内外市场经营布局,助力东华公司在新材料、新能源、新环保领域,在南美洲、南部非洲、东南亚等国别市场,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实现近四年公司主要经济指标持续稳步增长。

如今,中国化学东华公司始终占据化工建设领域领先地位,累计完成工程项目200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优质工程奖等省部级以上荣誉400余项,持有专利和专有技术300余项。作为中国化学东华公司的掌舵人,未来,李立新将继续带领团队以科技研发带动工程和实业发展,积极探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之路,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工程公司。

大皖新闻记者 项磊

编辑 陶娜

相关文章:

他们为何成为全国劳模?05-01

中国式浪漫!凌晨5点,福州这里太燃了!05-01

去年净利、经营现金流下滑,江山股份欲大幅抛售江天化学“回血”05-01

近段时间,美方多渠道主动接触中方希望谈关税05-01

苏迪曼杯八强名额尘埃落定,三战全胜国羽小组第一晋级05-01

李铁案,二审宣判!04-30

中老铁路跨境国际旅客突破50万人次04-30

《四川日报》关注|遂宁:招来一家企业,引来七个伙伴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