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新闻】
开栏的话
抗战期间,作为抗战的大后方基地,大量厂矿、企业搬迁到云南,相关数据显示,1940年仅昆明地区的主要工厂企业就达80个,这些企业成为战时重要的经济支柱和工业支柱,在为抗战提供有力支援的同时,也推动了云南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云新闻客户端推出“抗战云南 工业脊梁”系列报道,记者走访一批虽然饱经风霜却依然熠熠生辉的工业旧址,让这段波澜壮阔的工业抗战史被更多人知晓和铭记。

1939年6月,昆明西郊,滇池之畔。当昆湖电厂发出第一股电流,一道看不见的“生命线”在抗战烽火中悄然铺就。
位于云南昆明市西山区马街春雨路的云南昆湖电厂旧址,是抗日战争时期为满足大批内地工厂迁到昆明生产用电的需要而建立的发电厂,为保障战时昆明地区军工和民用企业及生活用电发挥了巨大作用。
它是近现代工业遗产,又是抗战时期的工业文物,是近现代火电遗产的代表作和少有的实物例证,见证了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光辉历程,具有极强的代表性,2023年9月,入选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电力行业)名录,2025年4月获评第二批云南省工业遗产,同时申报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6月入选中电联电力工业遗产名录。
走进电厂旧址,古老砖墙泛着来自战火岁月的斑驳。这背后,藏着电力先辈们怎样的爱国之志?又记录着怎样惊心动魄的电力保卫战?

契机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七七事变”后随着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南移,沦陷区的机关、工厂、学校、民众大量迁到昆明。来昆的学校有清华、北大、南开等大学合并成立的西南联大,工业企业有中央机器厂、电工器材厂、化工材料厂,机构有中央广播电台、国际无线电台等。
随着搬迁的内地工业企业越来越多,昆明附近的茨坝、马街、海口等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工业区,于是,昆明电力短缺的矛盾急剧扩大,急需增加新的电源点,以促进后方生产,间接增强抗战力量。随着沿海通道相继被日军封锁,处在滇越铁路、滇缅公路,以及后来开辟的驼峰航线三条生命线连接点的昆明,是国际援华战略物资集散地,还是中国通向世界、坚持抗战的唯一支撑点,同时作为大后方的它也成为全国工业重镇、教育阵地和思想文化中心,用电负荷陡增。
在巨大的电力缺口形势下,中国第一代电力专家,曾经担任中国最大供电企业——上海闸北水电公司总工程师和兼任震旦大学教授的刘晋钰(后因执行革命任务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奉命到云南昆明担任资源委员会昆明电厂工程处主任。1938年3月,刘晋钰来到昆明,成立了云南电厂工程处,主持兴建昆湖电厂。

兴建
基于取水、运煤和基本用户等因素综合考虑,刘晋钰将厂址选定于距离昆明市9公里的石咀村马街子附近,这里前临滇池,后靠滇缅铁路和昆大公路,炼铜厂、化工厂以及中央广播电台等单位均在附近。
厂址选定之后,刘晋钰一边征地设计开工,一边网罗人才。一大批后来在中国电力工业领域声名卓著的电力专家,如施洪熙、陶立中、苏哲文等人,这时候都齐聚昆湖电厂,立志做出一番大事业,填补昆明巨大的电力缺口。就这样,他们走上了一条艰辛曲折的建厂之路。

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筹建一个电厂谈何容易,光是核心设备的配置就是一大难题。
由于机器工业落后,当时内地无力自制电机,国外进口又极为困难。抗战爆发初期,资源委员会便组织将邻近战区的发电设备拆迁至四川、云南等地,以保障大后方电力供应。昆湖电厂的设备就主要来源于此,包括从四川自流井盐业管理局转购的2000千瓦机组两套(仅能供给2000千瓦)、从湘江电厂拆迁的2000千瓦机组一套、从汉冶萍煤矿厂拆迁的336千瓦柴油发电机一套。
在各方齐心协力下,1939年,终于“凑”齐了电厂所需的核心设备,昆湖电厂建成发电。

运营
千辛万苦建成电厂,在炮火连天中守住电厂、稳稳发电,依旧面临重重挑战。
1939年9月28日,电厂建成同年,9架日本飞机由广西境内窜抵昆明上空,首次轰炸昆明,电厂遭遇日机投弹76枚。不仅如此,日军为破坏中国战时大后方——昆明的电力供应,对昆频繁轰炸。1941年7月,昆湖电厂在日机轰炸中蒙受重大损失,20余枚炸弹炸毁部分进水沟,厂房、职工住宅等均被炸,20余名电厂职工伤亡。当时,滇越铁路中断,在运输困难、煤价高涨、空袭不断的绝望处境下,建造一个安全、隐蔽性强、用于战时发电的临时发电厂迫在眉睫。
刘晋钰开国内先河,主持在宜良煤矿附近的山洞内筹建喷水洞火力发电厂。其机组就是从昆湖电厂里拆卸来的1台2000千瓦机组。

1943年6月,昆湖电厂喷水洞发电所投产,这个建在煤矿坑口山洞里的火电厂,开中国火电厂建在山洞内之先河,是我国首座防空避弹电厂,持续为昆明的工业生产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电力,支援前线战场,直至抗战胜利。

战后
抗战胜利后,昆湖电厂依旧正常生产,随后改扩建为昆明发电厂,其巨大的冷却塔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工业基地地标式建筑。
21世纪初,由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环保需要,电厂火电机组停产,高高的循环冷却塔也被拆除,只留下昆湖电厂时期的部分车间、设备及职工宿舍,用来纪念昆明近代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2022年,当地政府按照原砖原貌在原址往东约200米处对电厂办公楼、宿舍楼进行了保护性迁移。

南方电网云南昆明供电局加大开发力度,将在电厂旧址开设昆明电力工业文化展示馆、刘晋钰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守护红色电力记忆,赓续央企文化血脉。
如今的昆湖电厂厂区围墙外,高耸着一座铁路桥。桥上不时有轰鸣的“复兴号”列车飞驰而过,诉说着城市的发展、时代的变迁。
随着文物修缮保护工作的完成,昆湖电厂旧址的历史建筑重新焕发出生机,展现电力助力春城高质量发展,点亮万家灯火的世纪跨越,呈现镌刻在云南电力工业的红色基因。硝烟中的电力星火,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电力人不断奋进,为人民美好生活而努力。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段晓瑞 南方电网云南昆明供电局供图
编辑:徐嵩钦
审核:李兴文
本文来自【云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抗战云南 工业脊梁丨昆湖电厂:战火中铺就看不见的“生命线”08-21
水利部针对4省市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08-19
云南早熟板栗香甜上市,价格……08-12
集思广益 谋划云南银发经济的美好未来08-11
云南省“世界肝炎日”暨“三病”同防“三进”宣传教育活动启动07-28
在WAIC发布工业智脑,中国联通加速AI赋能新型工业化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