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清明假期,不少游客在全国各地的景区与机器人不期而遇,解锁了文旅新玩法。景区推出的“登山神器”外骨骼机器人,让大家“体力不够,装备来凑”。

在江西萍乡武功山,外骨骼机器人为游客登山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让人轻松体验到“征服”武功山的成就感。大家反映,穿上外骨骼机器人就像钢铁侠一样,爬山感觉到轻松,一点都不累,像有一股力量把腿往上抬。科技赋能为武功山的春日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年开年以来,武功山景区已经累计接待游客近23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5%。

泰山的自然、人文风光集中在有7000多级台阶的红门到玉皇顶路段。以中天门到南天门这段陡坡为例,使用“动力装甲”后,原本约3小时的攀登时间可以缩短一半。设备的租赁费是每3小时80元,100多台设备一推出就成了“抢手货”。外骨骼机器人让大家欢呼“爬山有救了”。这款“神器”不仅优化了游客体验,也能拓展他们在景区的游览“深度”。

3月以来,外骨骼机器人也在三门峡灵宝汉山、保定白石山等景区亮相,安徽黄山、江西上饶灵山景区等也已宣布将推出这项服务。
在恩施大峡谷等地,还能看到机器人跳舞、机器狗表演倒立、翻滚,与游人握手。雁荡山景区也引进了1台机器人、5台机器狗。在悬崖餐厅,它们与游客互动、合影,在人们的惊叹中稳步穿过“天空之桥”。

也有景区推出了提供“拎包”、“陪爬”服务的机器狗,而景区的智能讲解器更是内置卫星定位系统,实现了“随行解说”。智慧化服务系统让游客体验全方位升级。

按照传统游览方式,游客往往因为长时间行走、攀爬而疲惫不堪,影响游览体验感,因此“无痛”爬山需求旺盛。外骨骼机器人搭载的智能感应系统,能够实时捕捉人体运动信号,精准提供助力,可降低游客60%以上的体能消耗。

以湖北一个景区为例,引入外骨骼机器人后,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四五小时延长到八至十小时。停留时间增加,自然也带来更多餐饮、纪念品购买、活动体验,甚至住宿等消费契机。

外骨骼机器人的租赁服务,也是一条全新高效的增收渠道。根据以往数据测算,一个日客流量10万人次的景区,按照10%的游客租赁、每人租2小时、价格每小时40元计算,仅租赁服务一项,日收入就可达80万元。从外骨骼机器人2500元的成本来看,投资回报率十分可观。

外骨骼机器人还是一个零成本的流量密码,是游客拍照打卡、分享社交的热门元素。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有关话题点击量超过上亿次,景区从而也摇身一变为网红打卡地,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



“登山助力机器人”作为新鲜事物,给景区锦上添花,对于景区来说,这在哪些方面能实现增效?又可能带来什么挑战?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 刘德艳指出,这样的服务对于山岳型景区来说,增效尤其明显。除了机器人自身的新奇性以外,还具有实用性,连八十多岁的老奶奶,也可以借助外骨骼助力机器人轻松登顶。既保留了亲自爬山这项活动意义的灵魂,又能突破体力和能力的困境。而在助力机器人目前的使用场景中,也不排除一些情况属于“噱头”,机器的安全性、大量使用是否隐藏安全隐患,还有待观察。而借助外骨骼机器人登顶的过程中,是否会引发其他游客围观而造成拥堵,尤其是在一些狭窄陡峭的山道上,这些安全方面的隐患也不容忽视。

这些年,机器人、虚拟现实VR等前沿技术在景区广泛应用。除了帮助“无痛”爬山的外骨骼机器人,机器狗也很常见,它们在景区巡逻,不仅能与游客简单互动,还可以提供路线指引、景点介绍等实用信息。一旦发生险情,有游客出现意外或失温迹象时,则有无人机快速锁定位置,运送保温毯和物资。

管理方面,有景区正在测试用于安保巡检的四轮机器人,机身搭载的热成像温感摄像头可以发现冒烟点、确定火源;还能对树木实施健康评估,判断病虫害情况。

AI技术赋能,使游客轻松拥有“穿越时空”超能力。陕西、甘肃等地,都采用VR、数字空间再造等前沿技术,营造出充满沉浸感和互动性的“造梦空间”。观众戴上眼镜等装备,就可以置身大型古代宫殿里,邂逅古人。而在敦煌,3D扫描和数字技术重建莫高窟,游客获得了近距离欣赏壁画细节的机会。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AI能增强游客的体验感,但也不能排除文化因“被算法化”而“失真”的危险。例如,盲目依赖AI生成的历史讲解可能让游客对文化的理解变得碎片化而粗糙。更重要的是,对文旅服务提供者而言,留客之道从来不能只靠技术,而要靠温度。

AI技术正在以全新的技术和方式重塑文旅行业,未来,AI和机器人在文旅行业中还会有怎样的应用和突破?如何让机器人真正“活起来”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刘德艳认为,无论新技术怎样令人“眼花缭乱”,最终还要回归服务消费者的“本心”,通过“硬科技”和“软文化”的结合,在伦理方面、安全方面,还要全面做好顶层设计,实现更好的“重塑”效果。
看看新闻记者: 阮丽 翟静
编辑: 严相莉 翟静 阮丽
责编: 严相莉
相关文章:
新华社这部AI科幻惊悚片,外媒读懂了04-07
景区科技"外挂" 如何重构"新旅行"?04-07
清明假期北京接待游客959.3万人次04-07
武汉东湖樱花园将于4月10日正式闭园04-06
爆火出圈!长白山交出雪季亮眼成绩单04-06
这里,依然是“打卡”主流地!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