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时节,关岭自治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播撒下丰收的希望。近年来,关岭自治县积极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实现粮食稳产增产、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在普利乡东关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核心示范点,旋耕机快速地对土地进行翻耕作业,为后续的播种环节做好充分准备;播种机则精准地将大豆和玉米种子按照科学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播撒入土,极大地提高了播种效率,确保种子分布均匀、深度适宜。
“以前靠人工播种,三个人工一天也就播种1亩地左右。现在用机械,一台播种机一天就能播种10—20亩,省时又省力,让我们有更多精力管护庄稼,对丰收更有信心了。”当地农户罗永华说道。

与此同时,国家科技特派团的专家们还在现场对农户进行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培训。专家们围绕种植间距、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且深入浅出的讲解。通过现场演示和实际操作指导,让农户们直观地了解并掌握该项技术的精髓。
“今天到普利乡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免费提供600公斤大豆种子,300公斤玉米种子,能满足300亩地的种子需求,计划用3天播完。”关岭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艺师刘金龙介绍道。
“玉米品种主要选用的是好玉4号,它是半紧凑型,株高也比较矮的品种,适宜关岭种植,产量也比较高,品质也比较好,大豆品种是油春1204,相对比较耐阴,适合关岭带状复合种植,这两个品种的搭配对粮油增产增效很有帮助。采用机播可以提高播种效率,很好地控制种植均匀度。国家科技特派团下一步将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大面积示范,为关岭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与科技支撑。”国家科技特派团关岭团团长陈佳琴介绍道。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融合传统间套种技术与机械化、标准化种植的创新模式。采用大豆带与玉米带间隔交替的方式,让玉米行行享有边行优势,充分利用高位作物的光照优势,扩大低位大豆的受光空间,实现两种作物协同共生。这种模式不仅满足两种作物的生长需求,还能在保证玉米产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额外收获一季大豆,实现“一地双收”。近年来,关岭自治县积极响应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广这一高效种植模式。2024年,全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达2.07万亩,大豆平均亩产达114.45公斤,玉米平均亩产534.11公斤,相比单一品种种植,每亩土地预计可助农增收600元左右,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做出积极贡献。
“目前我们面向全县已经发放了60吨大豆种,用于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用种,下一步,农业农村局13个技术指导组将到各乡镇(街道)开展技术指导工作,确保完成全县2万亩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刘金龙表示道。
通讯员:杨蔼然
一审:马思璐
二审:蒋 杰
三审:李 青
相关文章:
零陵水口山掀早稻插秧热潮04-08
从蓝莓看培育国产果业竞争力04-08
关岭:推广“复合种植” 助农“一地双收”04-07
“用脑子”种地,“一张网”监管 数智赋能海门“国字号”农村综合改革试点04-07
4月5日牡丹花情预报:早开品种连片盛开,中开品种陆续开放04-05
豆一:低位徘徊 大豆市场态势复杂多变04-01
清洁取暖改造让民心“更暖”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