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逯海涛

此前柴怼怼账号截图。图源:潇湘晨报官方百家号
近期,国家网信办扎实组织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部署地方网信办积极受理处置涉企网络侵权不法行为,督促重点网站平台强化涉企信息内容管理,从严从快处置一批涉企违法违规账号。其中,“柴怼怼”“孟栖笔谈”等“黑嘴”账号被关闭,大快人心。
今年5月下旬,中央网信办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从多方面对网络“黑嘴”形成围剿之势。此次曝光的这批典型案例,正是专项行动取得的重要成果。五起典型案例中,打头的就是“柴怼怼”等账号编造涉企虚假不实信息,恶意诋毁攻击企业。这种在网络空间对企业和企业家的恶意诋毁,传播范围广、影响十分恶劣,不仅破坏了营商环境,扰乱了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影响经济健康发展。
此次网信部门“从严从快处置”,犹如一场及时雨,通过打击“黑嘴”们的不法行为,有力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净化了网络空间。对其他“蠢蠢欲动者”来说,更是鲜明的警示。
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涉企网络“黑嘴”的手段层出不穷。他们要么诋毁攻击企业产品质量、经营状况,为的是唱衰企业或行业发展前景,搅乱市场信心;要么恶意投诉、捕风捉影、编织谎言,就是为了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要么明目张胆地敲诈勒索,向企业索取“删稿费”“公关费”“保护费”,胁迫企业进行商务合作。更有甚者,豢养、操纵“网络水军”,有组织地发布涉企负面信息。这些网络“黑嘴”深谙流量之道,怎么吸引眼球怎么来。他们的真实诉求其实就一个:谋求不法利益。
面对这些乱象,有的企业选择息事宁人、花钱免灾,也有企业选择“硬刚”,通过向平台投诉等手段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就像胖东来公司,在遭遇“黑嘴”抹黑后,第一时间向相关平台举报,为后续固定证据、开展调查、评估影响赢得了主动。针对网络“黑嘴”猖獗等乱象,不只需要企业自身积极维权,平台方和相关部门的鼎力相助,也是重要支撑。
除了及时关闭相关账号之外,制裁之手还应“刺破”网络的马甲,让法律的“板子”实实在在打在账号背后的个人和实体身上。对有些“黑嘴”来说,账号被封了,换个小号又能“转世”;被这个平台封了号,继续转战另外一个平台;自己出不了镜,干脆自己当幕后老板,招几个新人代为出镜。靠着网络这层“马甲”的保护,逃脱法律监管。今年5月,《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其中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互联网等传播渠道,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恶意侵害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人格权益。”因此,除了封号,应该根据其行为继续追究法律责任,让他们为虚拟空间里的行为付出真实代价。
当然,打击涉企网络“黑嘴”也应和正常的网络投诉、反映问题相区分。网络空间上,消费者对一些商品质量的真实吐槽、善意批评不能一概论为“黑嘴”,应妥善区分。整治网络“黑嘴”要靠全社会共同来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靠几次专项行动远远不够,还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潮评丨不能让“黑嘴”们胡编乱“怼”07-02
东风汽车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张小帆06-29
【展会聚焦】以对话叩响机遇之门 携民企共绘发展新篇06-27
刚刚!广西2025年高考分数线公布06-25
盛松成:人民币汇率中长期或稳中有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