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用AI代码写论文,用算法优化实验时,可曾想过这项技术若被恶意利用,会成为刺向他人隐私的“数字利刃”?
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当下,大学生作为网络世界的活跃群体,本应是网络文明的传播者,然而,却有极个别同学因法律意识淡薄,陷入了网络犯罪的深渊。
典型案例
近日,公安网安部门侦破一起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犯罪嫌疑人非法获取两万余条学生个人信息,后利用AI技术向其中的两千余名学生发送骚扰短信。

犯罪嫌疑人胡某是一名在校大学生,非法入侵了学校某系统并获取两万余条该校学生个人信息。
为寻求刺激、炫耀技术,胡某通过之前发现的某小程序存在的技术漏洞,利用AI编写程序,把其中盗取的上千余名学生的手机号码在该小程序上批量注册账户,后将短信验证码篡改为淫秽内容发送至学生本人,对其进行短信骚扰。
目前,犯罪嫌疑人对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供认不讳,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来源:公安部网安局
相关文章:
知行新论丨以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07-06
九江市2025年“思政课一体化与大思政课建设”专题教学研讨活动举行07-05
“量子大道”越走越宽07-04
大健云仓上涨2.02%,报20.68美元/股,总市值7.87亿美元07-02
宽甸公安成功打掉“全链条”电信诈骗团伙07-01
攀岩7米领毕业证、离校前夜宿幼儿园……毕业活动成孩子家长的暖心最后一课06-30
“数智赋能中原行”首站活动在郑州启动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