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领免费鸡蛋摊上大事 法院提醒:个人信息被明码标价出售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08:47:00    

3月22日,华商报A03版报道了西安一名75岁的老太太因经常领免费鸡蛋,个人信息泄露,结果背上了官司,银行卡被冻结。

近期,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法院发出提醒:别让免费鸡蛋“偷走”你的身份信息!

因参与“免费领鸡蛋”“健康讲座赠礼品”等活动,被诱导填写身份证号、手机号、家庭住址等敏感信息,随后遭遇骚扰电话、诈骗短信甚至财产损失。

一筐鸡蛋、一瓶洗衣液背后,个人信息泄露的“暗网”正悄然吞噬老年人的安全感。最近余大妈(化名)就因为领一盒鸡蛋,差点损失养老钱。

事情要从余大妈莫名遭遇的一场官司说起。某贸易有限公司起诉余大妈侵害商标权纠纷一案,经法院审理判决,余大妈应立即停止侵害商标行为且赔偿经济损失5000元。判决生效后,余大妈未履行义务,某贸易有限公司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执行干警依法冻结了余大妈的银行账户,余大妈这才“后知后觉”,向法院反映其从未经营过任何店铺、从未进行过商品销售,不可能存在商标侵权行为。

后经调查核实,余大妈曾多次参加免费领取鸡蛋等福利活动,活动现场配合活动工作人员进行身份信息验证、人脸识别等,其信息被非法获取后遭到泄露,从而出现被注册店铺、被侵权等一系列结果。发现这一情况后,余大妈在法院干警的指导和帮助下向公安机关报案。

>>以“案”警示

小恩小惠成“诱饵” 个人信息“裸奔”引发多重危害

不少老年人为领取免费福利,在未核实活动主办方资质的情况下,轻易交出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甚至配合主办方进行人脸验证。小恩小惠成“诱饵”,殊不知个人信息已被不法分子明码标价出售。

敏感个人信息是指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导致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的个人信息。信息“裸奔”引发的多重危害主要有:

1.精准诈骗:骗子利用详细个人信息编造剧本,老年人极易被“量身定制”的话术蒙蔽;

2.财产损失:银行卡被盗刷、被诱导购买高价伪劣产品;

3.名誉侵害:身份信息被冒用注册公司、借贷,导致信用受损;

4.家庭关系紧张:部分老人被骗后隐瞒家人,引发家庭矛盾。

>>以“案”鉴行

信息保护无小事 教你四招护好“信息钱包”

信息保护无小事,莫贪便宜失大局。《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不得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

老年人填写信息前,务必确认活动主办方是否具备合法资质,并要求说明信息用途。教你四招护好“信息钱包”:

1.“三不”原则:不轻易填写个人信息、不扫描陌生二维码、不授权非必要权限;

2.核实资质:参与活动前查验主办方身份,公益福利通常无需详细证件信息;

3.保护证件:身份证、银行卡复印件应标注“仅限XX用途使用”;

4.及时维权:发现信息泄露立即报警,并通知银行冻结账户。

免费鸡蛋的背后,可能是精心编织的信息陷阱。守护老年人的信息安全,既需要法律利剑高悬,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筑牢防线。请牢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保护隐私就是保护晚年幸福!

(来源:华商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相关文章:

“订婚强奸案”被告人母亲被训诫:多次擅自把涉及被害人个人隐私信息发布到网上,侵犯被害人隐私权04-16

领免费鸡蛋摊上大事 法院提醒:个人信息被明码标价出售04-16

37项基本养老服务项目构建全场景适老服务体系 青岛公布这一清单04-14

企业百科词条创建全流程解析04-13

锡盟公安提醒:别让“共享屏幕” 共享了你的钱包!04-11

不少人被8小时睡眠论忽悠了!50岁以后,最佳的睡眠时长是多少?04-11

美国一枚鸡蛋高达7元人民币 墨西哥毒贩变"蛋贩"04-10

打造优质暖心服务体验,国寿寿险年度服务超32亿人次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