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AI赋能课堂与以往相比会有哪些变化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9:10:00    

当生成式AI取得突破性进展,它正以革命性力量重塑着教育教学生态。这场变革不仅改变着知识传递的方式,而且在深层重构着人类认知模式与教学关系。笔者基于实践观察,系统梳理生成式AI带来的结构性转变,为一线教师应对智能时代挑战提供借鉴。

搜索与求索。以百度为代表的传统搜索引擎仅为用户提供信息拼图,提供与你输入关键词相关的网页,并给出搜索到的答案,缺少系统的梳理提炼。而具备逻辑推理能力的生成式AI(如DeepSeek)展现出革命性突破:不仅能输出答案,而且还告诉你明晰问题、折解问题、逻辑思考的过程。

人脑与Al脑。过去我们仅用个人大脑思考,现在AI成为人的“外挂大脑”、第二大脑,可以实现人脑与Al协同思考,那些重复性的事情可以交给Al去完成。如果说人脑专注于创造性思考,那么AI则承担知识整合与逻辑推演,它将重塑人们的认知格局。

个人思维与Al思维。推理大模型的出现让AI具备了逻辑推理能力。如今遇到问题,就可以遵循独立求索—AI求索—比对求索,实现策略优化、思维生长。同时,学生的自我求索与Al的深度求索、联网搜索进行整合,可以创造出新的学习模式。

单一文本语言与多文本语言。Al时代文字语言可以转换成图片、视频、音乐语言,对一个事物、事情的认知实现多元表征。语言可互相转换、互为载体、互启灵感,跨领域创新。比如,一篇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尝试用音乐、美术语言表达,一幅名画可以让学生用文学语言去描述,一首名曲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赏析。围绕同一主题活动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擅长的方式大胆探索,如用诗歌、舞蹈、图画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感悟等。

人际互动与人机互动。以往课堂上只有师生或生生之间的互动,而现在的课堂可利用智能体实现人与Al的互动。比如,围绕一个问题或观点可以让学生与Al辩论,借助另一Al作为评委,可以说,人际互动与人机互动将改变课堂形态。

追求答案与学会提问。过去的学习多为掌握知识、寻求答案,在今天答案易得的时代,问题发现与框架重构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因此,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将成为一个人的基础素养。培养发现真问题、重构问题框架的能力,是智能时代最具价值的创新素养。

备课与“背课”。从备课到“背课”意味着备课的迭代。过去查阅资料、分析学情、构思教学框架、撰写教案是备课重点。如今在多种AI工具协助下,编写教案、制作课件都能轻松完成,效率倍增。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备课的重心就在于对生成的教案,尤其是问题结构、解决策略、多元答案进行消化和理解,并熟记于心,这就是前面所说的“背课”。

经验判断学情与科学诊断学情。过去,教师大多凭借经验进行定性的学情分析判断,如今借助Al可进行量化的科学分析,精准、高效、可视化。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技术将经验型学情判断转化为可视化数据模型,学习轨迹追踪、认知障碍诊断等精准评估,使教学干预从经验驱动转向证据驱动。

统一作业与私人定制作业。以往是教师统一布置作业,作业设计多采取“地毯式轰炸”而非“精准打击”,是平均用力而非刻意训练。AI可以对学生在概念理解、迁移应用中遇到的问题、疑难、困惑进行分析诊断,基于学情分析的智能推送系统,可以实现“一对一”的层级式个性化私人定制作业,实现从“漫灌”到“滴灌”的跃迁。

生成式AI引发的不是简单的技术迭代,而是教育基因的重组再造。在这场变革中,教师角色正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架构师,教学过程从单向传授转为协同创造。面对智能时代的教育新图景,我们需要秉持“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育”的理念,在坚守教育本质的同时,积极构建人机协同的新型教育生态。唯有如此,才能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出适应智能时代的终身学习者。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郑州陈中实验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5年04月09日第11版

作者:王红顺

相关文章:

三年多次与女学生发生关系!深圳一高中男教师被开除公职、撤销资格证04-15

一图读懂MediaTek 天玑开发者大会202504-15

事关人员密集场所营业期间动火作业!咸阳消防最新发布→04-15

深圳企业发展每一步 都有配套好政策04-14

“带电卫士”进花田 护航“粮”辰美景04-14

烟台大学附属小学举行"艺韵绘中国"校园美术作品展,童真视角诠释文化之美04-14

榆林市定边县:21万亩马铃薯开犁播种04-14

中产的智能马桶,我不敢坐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