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读它的初衷有三:
1.心理学的自我救赎一直是我在走的路
2.很长一段时间挺喜欢大张伟的,人间清醒,经历造就的独一无二。他推荐过这本书。
3.忘记了从哪一年开始,现实生活中尝到了改变自己思维方式的甜头,从此特别注重这块。

PART 1:书籍介绍及感悟心得[微风]
本书的作者是日本作家岸见一郎,介绍的是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思想主张!
阿德勒与弗洛伊德和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而这本书更是在各大视频网站被极力推荐,它在自我治愈以及专业的心理学入门方面都有相当的影响力!
本书采用的是青年与大师对话的形式。初读的时候,觉得不可思议,都是颠覆认知的理论,可是耐心看下去,顺着大师的逻辑思路走,又觉得理所当然。
我想我对他们的理解还处于懵懂状态,但我相信,所以我记录,并在实践当中不停的学习,希望对你也有同样的帮助!
PART 2:书中经典集合[微风][烟花]
[浮云](一)关于阿德勒
阿德勒的人生故事也很励志。他小时候个子小、驼背,学习成绩也不好,矮穷丑占了两样,长辈经常拿他跟高富帅哥哥相比,这让他自惭形秽。再加上他三岁时弟弟去世,自己两次被车撞,五岁时得肺炎差点死去,人生也是颇多坎坷。好在他最终找到了独特的人生意义,并成为了一名心理学的大家。
阿德勒出生于1870年,算古人了,但他的思想非常现代,孕育了很多现代心理流派!

[浮云](二)关于勇气
阿德勒的心理学是勇气的心理学。
怎样获得勇气?在感觉到自己有价值的时候
怎样才是有价值?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共同体即我们所处的群体,有大有小, 外延会重合。如一个学生属于一个小组,一个班级,大到年级,学校甚至同龄人。
只要存在,就有价值!不要用“行为”标准而是存在标准去看待他人的价值。
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你只不过是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浮云](三)关于“颠覆认知”
阿德勒的理论体系是把人从时间,金钱,人际关系等各种束缚中解脱出来,重获心灵自由,是追求自我改变的心理学!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提出了“人可以改变,世界极其简单,人人都能获得幸福”的理念。
阿德勒否定弗洛伊德的“原因论”,提出“目的论”。我们大家都是为了某种“目的”而活着的,因为内心深处的“目的”而去调节自己的行动,却又在表面归因于过去的经历。比如青年的朋友因为不安而不敢走出房门,或许是由于过去的经历造就的。但在阿德勒看来,正是因为他自己不想出去才会制造出了很多的不安情绪。

[浮云](四)关于过去和现在:
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现在的状态取决于你赋予既有事件的意义,人并不受过去的原因所左右,而是朝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前进!
这不是否定过去的存在。而是赋予过去什么样的价值,这是“现在的你”所面临的课题!
明确否定心理创伤,它并不存在。因为心理创伤是原因论的典型。
[浮云](五)关于愤怒
愤怒都是捏造出来的,它只是一瞬间的感情,其实是可放可收的一种“手段”而已。发怒只是交流的一种形态,不用这种形式也可以交流,相信语言的力量,特别是具有逻辑性的语言。
如:母亲和女儿在大声争吵,听到电话铃声。母亲接电话的瞬间一听是班主任,立马改变说话语气和状态,聊了5分钟以后,挂完电话又可以勃然大怒的训斥女儿。

[浮云](六)关于改变 :人们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
某人如何看“世界”,又如何看“自己”,把这些“赋予意义的方式”汇集起来的概念就可以理解为生活方式。从狭义上来讲可以理解为性格;从广义上来说,这个词甚至包含了某人的世界观或人生观。
性格一词或许会带有“不可改变”这一感觉,生活方式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
也就是说,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能安心。

[浮云](七)关于自卑:自卑是普遍存在的。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自己”的比较,自卑感也可以成为促成努力和进步的契机!
而自卑情结是指把自己的自卑感当做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如“因为有A所以才做不到B”

[浮云](八)关于人际关系: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人际关系又可以分为工作课题,交友课题,爱的课题三类,统称为人生课题。
无论多么困难的关系,都不可以选择逃避,必须勇敢面对,学会课题分离。
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给出的具体而且有可能彻底改变人际关系烦恼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点。
分离就是这么回事。你太在意别人的视线和评价,所以才会不断寻求别人的认可。那么,人为什么会如此在意别人的视线呢?阿德勒心理学给出的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因为你还不会进行课题分离。把原本应该是别人的课题也看成是自己的课题。
假如你会进行课题分离又会如何呢?也就是说,无论上司怎么蛮不讲理地乱发脾气,那都不是“我”的课题。毫不讲理这件事情是上司自己应该处理的课题,既没必要去讨好,也没必要委曲求全,我应该做的就是诚实面对自己的人生、正确处理自己的课题。如果你能够这样去理解,事情就会截然不同了。
首先要思考一下“这是谁的课题”。然后进行课题分离——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要冷静地划清界限。
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很多人认为人际关系之卡由他人掌握着。正因为如此才非常在意“那个人怎么看我”,选择满足他人希望的生活方式。但是,如果能够理解课题分离就会发现,其实一切的卡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会是全新的发现。

[浮云](九)关于自由
你一定认为自由就是“从组织中解放出来”吧,认为自由就是从家庭、学校、公司或者国家等团体中跳出来。但是,即使跳出组织也无法得到自由。
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选择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

[浮云](十)关于幼儿教育
关于以育儿活动为代表的一切与他人的交流,阿德勒心理学都采取“不可以表扬”的立场。
不可以批评也不可以表扬,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的立场。
表扬这种行为含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这方面的特点
人表扬他人的目的就在于“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其中既没有感谢也没有尊敬。
人越得到别人的表扬就越会形成“自己没能力”的信念。
阿德勒心理学之所以强烈否定赏罚教育,就因为它是为了操纵孩子。
它提倡鼓励教育。
阿德勒心理学反对一切“纵向关系”,提倡把所有的人际关系都看作“横向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这可以说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有鼓励才有勇气
阿德勒心理学把这种基于横向关系的援助称为“鼓励”。
首先应该进行课题分离,然后应该在接受双方差异的同时建立平等的横向关系。“鼓励”则是这种基础之上的一种方法。

[浮云](十一)关于自我肯定和自我接纳
这两者有明显差异。
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但还是暗示自己说“我能行”或者“我很强”,也可以说是一种容易导致优越情结的想法,是对自己撒谎的生活方式。而另一方面,自我接纳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说得更明白一些就是,对得了60分的自己说“这次只是运气不好,真正的自己能得100分”,这就是自我肯定;与此相对,在诚实地接受60分的自己的基础上努力思考“如何才能接近100分”,这就是自我接纳
[浮云](十二)人生不是一条线,是一连串的刹那
请不要把人生理解为一条线,而要理解成点的连续。
如果人生是一条线,那么人生规划就有可能。但是,我们的人生只是点的连续。计划式的人生不是有没有必要,而是根本不可能。
所有的人生都不是终结“在路上”,只要跳着舞的“此时此刻”充实就已经足够。
为遥远的将来设定一个目标,并认为现在是其准备阶段。一直想着“真正想做的是这样的事情,等时机到了就去做”,是一种拖延人生的生活方式。只要在拖延人生,我们就会无所进展,只能每天过着枯燥乏味的单调生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人就会认为“此时此刻”只是准备阶段和忍耐阶段。
为了遥远将来的考试而努力学习的“此时此刻”却是真实的存在。

[浮云](十三)关于人生意义:阿德勒的回答是:“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
不要把人生弄得太深刻。请不要把认真和深刻混为一谈。
人生很简单,并不是什么深刻的事情。如果认真过好了每一个刹那,就没有什么必要令其过于深刻。
人生中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纠结过去、关注未来,把微弱而模糊的光打向人生整体,自认为看到了些什么。你之前就一直忽略“此时此刻”,只关注根本不存在的过去和未来。对自己的人生和无可替代的刹那撒了一个大大的谎言。
人生并不存在可以作为常识来讲的意义。
所以阿德勒在说了“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之后还说:“人生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

相关文章:
再无暖阳照月霜:(陈鸢谢景和)最新推荐_最新推荐再无暖阳照月霜:(陈鸢谢景和)05-08
本周末沈阳天气晴朗,最高气温飙升至27℃!下周二再迎降雨05-08
重生后,我手撕偏心女乞丐的豪门家人,温玥全章+结局温玥完结版全章节阅读05-08
画风清奇小师妹风靡修仙界钟灵儿白洛辰小说_画风清奇小师妹风靡修仙界免费阅读05-08
小说千缕月光碎于一地:完结精选作品主角为陆沉舟沈意欢颜以宸免费阅读05-08
沈知微的小说微光散尽无相逢:++番外沈知微周凛野全文在线阅读05-08